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靖西杂谈 >

题西林壁古诗全文(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题西林壁古诗)

时间:2023-08-05 03:24:10来源:

题西林壁古诗全文?

题西林壁苏轼(宋代)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
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创作背景:

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(1084年)由黄州(治所在今湖北黄冈)贬所改迁汝州(治所在今河南临汝)团练副使,赴汝州时经过九江,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。

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,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。

《题西林壁》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。

据南宋施宿《东坡先生年谱》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。

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题西林壁古诗?

苏轼古诗《题西林壁》启迪了人们一个哲理——由于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,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,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;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,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,摆脱主观成见。

所谓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有同样的道理。

诗文如下:

横看成岭侧成峰,

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
不识庐山真面目,

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题西林壁的古诗?

原文

《题西林壁》

宋·苏轼
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
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翻译:

从正面、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、山峰耸立,从远处、近处、高处、低处看庐山,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。

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,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。

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,又是一首哲理诗,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。

题西林壁的古诗?

苏轼〔宋代〕
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
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从正面、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、山峰耸立,从远处、近处、高处、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。

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,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。

注释

题西林壁:

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。

西林寺在庐山西麓。

题:

书写,题写。

西林:

西林寺,在江西庐山。

展开更多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