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靖西知道 >

苏轼词中的月下放歌走进现实(苏轼词中的月下放歌走进现实)

时间:2023-06-27 17:00:44来源:

提及苏轼词中的月下放歌走进现实的相关内容,许多人不太了解,来看看小奉的介绍吧!

苏轼词中的月下放歌走进现实

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是写中秋最佳的词,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年)中秋,当时苏轼在密州(今山东诸城)。

而一年后的中秋,苏轼来到了江苏。

熙宁十年(1077年)四月,苏东坡由密州知州调任徐州知州。

苏辙也随兄来到

苏轼《水调歌头》赏析

月下“起舞弄清影”,胜似仙境,这就说明词人并不完全超然自然,而是于自然中觅求“苦中作乐”的生活意义,即苏轼还是立足于现实,热衷于人世,觉得有兄弟亲朋之爱的人间生活,来得更亲切更温暖。

苏轼的水调歌头是怎样通过“月”这一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

李白《月下独酌》说:“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。

”苏轼的“起舞弄清影”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。

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,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。

一个“我欲”、一个“又恐”、一个“何似”,这中间的转折开

《水调歌头》的艺术价值?

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,“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”。

《水调歌头(明月几时有)》是苏轼独具特色,脍炙人口的佳作。

首先,立意,构思,奇逸飘妙,以超现实的遥想,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,表现

在《赤壁赋》中,苏轼看到月下美景,于是纵酒放歌,其中写船桨之美和于月

在《赤壁赋》中,苏轼看到月下美景,于是纵酒放歌,其中写船桨之美和于月下划船的惬意的句子是桂棹兮兰桨,击空明兮溯流光。

赤壁赋宋代:苏轼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

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

举酒

本文字数共计785字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展开更多
标签: